285984811417404
Loading...

M+希克藏品展 - 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

想一探中國的藝術發展嗎?「M+希克藏品: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展示來自50位藝術家的超過80件展品,包括艾未未、方力鈞、耿建翌、黃永砯、張培力及張曉剛等。是次展覽為首個按時序追溯及展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展覽,讓觀眾可在M+博物館2019年開館前率先欣賞M+希克藏品的部份作品。 



是次展出的藏品皆經過M+策展團隊精心挑選,涵蓋水墨、油畫、雕塑、攝影及錄像等媒介,橫跨從文化大革命後期至蓬勃發展當今的四十載藝壇,全面展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史。



展覽以八十多件不同形式和媒介的作品,向觀眾呈現過去四十年間中國藝壇舉足輕重的藝術家之經典作品。這些作品來自瑞士收藏家烏利·希克博士的中國當代藝術藏品。希克博士自1980年代開始以商人和外交官的身份在中國生活了多年。在中國當代藝術不為人熟知的時候,他開始收藏並建構了世界上最完整、最富知名度的中國藝術藏品。2012年,希克博士捐贈了一千餘件藏品予M+,並將藏品命名為「M+希克藏品」。今天,這些作品及其背後的故事都留在了香港,而觀眾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感受每件作品。




第一部分介紹文化大革命最後數年至1989年「中國現代藝術展」期間的藝術實踐。在這個時期,很多藝術家都自發組織一些有著各自美學追求的藝術團體,比如「無名畫會」(1974–1979)、「星星畫會」(1979–1982)、「八五新潮」時期的「池社」、「北方藝術群體」和「廈門達達」等。這些團體大多不為當時的社會主流所接受,但卻一直活躍在公共空間的邊緣,展示出強大的自我意識和批判態度。本部分展出的作品主要呈現這些藝術家如何從1974年起開始並在隨後的十五年裡,一直竭力地挑戰主流文化和政治觀念。

第二部分重點介紹的是20世紀最後十年的中國當代藝術,檢視它在冷戰結束後國際化情境中的實踐。這時的中國社會延續了80年代的經濟改革政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步伐開始加快。原來處於社會邊緣的藝術家意圖在新的國際化潮流中重新自我定位。新的定位和身份為藝術家帶來新的機遇以及藝術市場上的突破,但也不同程度上觸發了他們對文化身份的焦慮。這些新的元素和機遇,亦催生了很多新的流行風格比如「政治波普」、「玩世現實主義」、「豔俗藝術」等。與此同時,很多藝術家開始感到市場化對藝術的侵蝕,因而也著手在錄影、攝影、行為和概念藝術等領域進行激進實驗。此兩者之間複雜的張力關係是該時期中國當代藝術最有意義的特點。


第三部分集中展出21世紀後,中國當代藝術自申奧成功到所謂「後奧運時代」的變化。隨奧運而來的經濟繁榮加速了城市化進程,也促使日常生活被置入原先單純圍繞著社會及政治意識形態而展開的藝術創作中。一些藝術家開始反思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新潮藝術一貫的反傳統立場,試圖重新尋找當代藝術與傳統價值的關係。此外,由於2008年奧運會前後相繼發生的連串事件,包括四川的汶川大地震和全球範圍的經濟危機,徹底暴露了城市化進程中不公和矛盾,很多藝術家不斷在作品中強化著各種社會議題。與80年代的強調思想解放與社會運動的方式截然不同,該時期的藝術在形式和語言上更加關注個體的價值和意義,更加強調社會介入和理性精神。




M+希克藏品展
地址:香港鰂魚涌太古坊英皇道 979 號康和大廈 1 樓 ArtisTree
展覽日期:即日至 4 月 5 日
門票:免費參觀
焦點 1438429471452791424

張貼留言

首頁 item

「拍拖好去處」Facebook

下載「拍拖好去處」App

「拍拖好去處」Instagram

Instagram

訂閱「拍拖好去處」情報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